黔南州长顺县:决胜麻山抒壮志_贵阳农业

时间:2020-07-02 10:10:27作者:阿呼来源:货呼呼网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麻山,曾经是贫穷的代名词,也是长顺的“标签”。由于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和贵州“三山”贫困地区中的麻山腹地,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一直是长顺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

  自2016年贵阳市对口帮扶以来,伴随着资金的投入、资源的引进,长顺县的脱贫攻坚进入纵深。今年1月,全省贫困县退出评估考核中,长顺县位居第一。3月,省政府发布公告,长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长顺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依然艰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这片少数民族占比近60%的土地,依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仲夏时节,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脱贫攻坚走基层·蹲点调研行”首站走进长顺。麻山腹地,一幅战贫困、奔小康的壮阔图景,赫然在目。

  6月21日,采访团来到长顺县神泉谷休闲旅游区采访。

  通往旅游区的路上,烈日灼人。往前走,一排排门面整洁美观。采访团行至此处,落座休息。旁边,众多游客或尝美食,或购特产。采访团记者也纷纷加入,尝美食、购特产。当生态改善、游客来聚,当地人增收致富的路子又多了一条。

青山悄然变金山

  往县城东北行10余公里,到达神泉谷休闲旅游区。景区里,飞瀑激流,花海荡漾,山体层次分明、碧绿欲滴,高空玻璃桥划过天际、步步惊心。

  许多农家门口坐满游客,享美食、赏美景。村民们的荷包因而日渐鼓起。吴敏原本是长寨街道永增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要照顾家中老小,她一直不敢走远,只能辗转周边打零工。神泉谷休闲旅游区建成后,她和丈夫在景区里租了个摊位,卖起了特色小吃,除去成本,每月能赚三四千元,稳定了下来。

  长顺,虽有神泉谷、杜鹃湖、广顺州署、中华银杏王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多少年来,因身处大山之中,交通不便、环境恶劣,里面的人不能出来,外面的人不愿进去。这里的人,守着漫山遍野的绿、浸润在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却依然受穷。

  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长顺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2019年,长顺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水质达标率、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62.98%。在此基础上,长顺县针对自身山水资源禀赋,以“旅游+扶贫”的方式,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开发与带动工程、乡村休闲旅游扶贫工程,让许多群众主动放弃了“一亩三分地”,改行卖起了“山水”。

  脱贫攻坚的脚步加快,长顺县又按照“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基地”的发展定位,用好和贵阳、贵安毗邻的区位优势,不断强弱项、补短板,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相继落成,拉开了互联互通的城市框架,加快了融入贵阳贵安城市经济圈的步伐。

  基础设施一点点变好,生态环境一点点改善,吸引了不少周边城市的人前来游玩。那些曾经横亘在眼前的大山,逐渐成为人们增收致富的依靠。

  在优质生态环境的滋养下,长顺县积极打造“农业+旅游”项目,稻米、鸡蛋、葡萄、苹果等农特产品打上生态烙印,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货。长顺高钙苹果成熟时,农民们甚至都不用运到市场上去卖,周边城市来的游客一路自驾、一路购买,能全部买完。广顺镇石板村村民陈家卫种植了50多亩高钙苹果,预计今年产值20万元、净利润至少10万元。但他仍觉得不够,正忙着修大门、铺道路,准备按照农旅一体化的思路,把苹果园打造成一条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

  思路转变,人与自然逐步走向和谐共生,绿水青山悄然变成金山银山。2019年,长顺县共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2.2万人次、同比增长28.6%,旅游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用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之与生态环境融合起来,进一步做大乡村旅游产业。”长顺县扶贫办扶贫开发中心主任陈明华说。

  6月22日,采访团走进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参与核子村举行的一场坝坝会。

  “现在村子产业变强了,大家收入增加了,开上了小轿车,这样的日子以前哪敢想。”告别了苦日子的村民徐小刚说起他跟着村集体种植高效农作物实现脱贫的感受,引起了共鸣,大家点头、鼓掌。

  “产业的发展壮大,要靠个人努力,也要有好的环境、政策。今天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只要大家勤奋,就有出路!”核子村茭白基地负责人刘靖说。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中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旧瓶新酒幸福来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中流砥柱”,在核子村可见一斑。

  去年10月,核子村推掉阡陌纵横的田坎,村民们原来交织破碎的田地聚合在了一起,汇集成3000亩连片的田地。如今,成片的茭白染绿了村子,分外美丽。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经营方式,核子村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和保价收购,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村民负责种植、管护、采收。

  村民积极性高了,全身心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一改过去“常常无所事事”的状态,村子从内到外焕发出别样光彩。刘靖感叹,村民们不是没有发展的愿望,苦于没有发展的路子。茭白的种植,给核子村村民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如今,核子村发展主导产业茭白种植3000亩,预计年产1200万斤,产值3600万元以上。此外,核子村还配套种植折耳根2400亩、辣椒1000亩。初步测算,今年不少农户年收入能达到12万元左右。

  因为种植茭白,核子村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发展规划、良好的乡村治理机制、良好的基层干群关系,也让村民们看到一个好的乡村基层组织和一支好的脱贫攻坚队伍对于村子发展的重要性。

  “以往,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来开个会,村民都拖拖拉拉的。现在不一样了,只需发一条微信,大家就会准时来参加,生怕错过了任何发家致富的信息。”核子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感叹,核子村总算走对了路子。

  地处石漠化集中连片区的长顺县,在脱贫攻坚战中,探索出许多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 

相关推荐